【资料图】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图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张荣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0日上午9时59分在上海市长海医院逝世,享年65岁。
张荣华教授生平
张荣华教授原籍江苏南通,1957年8月19日出生于上海。1965年至1971年就读于上海市利民路小学,1971年至1975年就读于上海市新沪中学,1975年3月至1979年8月在上海崇明长江农场“五七”5连工作。197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分校历史系,1983年7月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跟随李华兴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1986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在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担任助教。1990年晋升讲师,1998年晋升副教授,2013年晋升教授。
张荣华教授毕生精力倾注于教学与科研,乐于教学,曾先后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学术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史料学”、“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专题研究”、“中国文化史十讲”等课程。他的课堂信息量大,富有思想性,吸纳中外学术新进展,见解独到,发人深思,深受复旦学子推崇。2007年他荣获第一届复旦大学教学贡献奖,2009年荣获教育部历史学基础课程建设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复旦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他悉心指导学生,培养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史学史等方向的研究生26名,指导本科生䇹政学者2人、望道学者1人。
张荣华教授的研究专长是中国史学史和中国近代学术史。曾参加中外关系史学会、上海史学会。他作为主要骨干参与、承担了国家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康有为全集》的编纂,主持了《文选楼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校点与研究》《康有为往来书信集》等科研项目。其成果编校精良、享誉学林。他早年注重研究张元济与近代中国辞书出版事业,著有《张元济评传》,发表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严复与张元济》《张元济在近代语文新潮中的建树》《引导舆论与权力制衡的追求——张元济与<外交报>》等系列论文,深入拓展了我国近现代最重要出版家张元济的相关研究,推进了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受到学界好评。他还编校了《孔子——周秦汉晋文献集》《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历史卷》《康有为散文选注》《严复著译集》《大同书(手稿)》《孔子改制考》等十余种基础史料,体现出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文史基本功。他继承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康有为研究的深厚传统,长期致力于该领域文献的搜集、发掘与考辨,精益求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他获得复旦大学文科科研成果个人奖,2009年获得上海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张荣华教授治学严谨,尤其对清代以来的史料如数家珍,理解透彻,常能“于不疑处有疑”,发前人未发之论。张荣华教授在《学术月刊》《复旦学报》《近代史资料》《中国学术》《书城》《东方早报》《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等报刊或媒体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发表在《复旦学报》(2005年第3期)的论文《章太炎与章学诚》,结合章学诚与章太炎的学术思想脉络及其交友关系展开分析,指出章学诚“六经皆史”论是为了论证“君师合一”、“治教合一”的合法性;章太炎“六经皆史”新论是为了表彰孔子以“私人作史”开创的政学分途、学术独立的传统。文章深刻揭示“六经皆史”在不同思想家笔下的不同思想旨趣和价值认同,反映了清代中期到晚期的政治局势与思想环境的演进轨迹,蕴含了他对思想启蒙的深刻见解与殷切希望。发表在《复旦学报》(2013年第1期)的《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进呈本的思想宗旨》,指出康有为论证孔子以布衣身份创教改制的功绩与“德高于位”“道尊于势”的素王制法论,以此批判晚清朝廷的文化专制政策。此文认为,在清廷厉行二百年“官师治教合一”的政策后,清代儒者已经失去了以道自任的勇气与自觉。
张荣华教授为人正直,待人真诚,关爱学生。他生活简单朴素,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深受同仁们的好评和学生们的爱戴。张荣华教授的为人为学,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淡泊名利、与人为善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原标题:《讣告|沉痛悼念张荣华教授》)
关键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