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一次吃大盆菜,还是十年前在曹家渡的一家粤菜馆。一只沸腾中的大砂锅,以排山倒海之势堆砌了鲍鱼、海参、花胶、虾球、鱼圆、鹅掌、鱼唇、排骨、花菇等等十几样高蛋白、高热量、好味道的上佳食材,一样样吃过来,恰似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最后我把卧底的芋头挖出来吃,来自广西的荔浦芋头,吸足了浓郁的鲍汁,形完味足,又酥又香,入口即化。我的小动作逃不过同桌吃货的乌鸡绿豆眼,一人叫好,群起而攻之,餐桌上掀起一个小高潮。
后来在不少饭店也吃过大盆菜,不同规格,不同价码,大盆菜的基本格局不变,空中飞的,水里游的,山上跑的,都在一口锅里开大会。汤汁多为红亮的酱色,偶尔也有厨师别出心裁做成金汤,我本人偏爱浓稠的红汤。不过业内人士向我透露,不少饭店的大盆菜看上去颜值挺高的,但你不知道,除了底下的蔬菜,贴在面上的那些鲍鱼、海参、花胶、蹄筋等可能是用预制菜组装而成的。要想吃到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奔向美味终点的大盆菜,最好找一家靠谱的饭店。
今年春节期间,我与几位朋友去徐家汇文定路上南洋1931商务楼里吃饭,这家粤菜馆叫新顺记,午市时间刚到,客人已经在排队了。
顺德厨师比较实在,不会花里胡哨,所以冷菜比较简单,才四只:深井烧鹅拼叉烧、古法盐焗手撕走地鸡、凉拌脆爽鱼皮,“外出花”的是一盆鱼生丝,不用问,就是名扬江湖,又很有现场感的顺德鱼生捞起。鲷鱼宰杀,放血治净后去皮切细丝,别以为这是日本料理,不,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吃惯了的鱼脍,刺身是日本人抄了我们的作业。一砣像八宝饭那样高高隆起的、晶莹剔透的鱼丝,众星拱月似的配了几个碟子:胡萝卜、青椒、藠头、洋葱、萝卜、嫩姜等,一律切作细丝。又脆又香的油氽花生米是不可少的,就像一台京戏,小花脸一上台,气氛立马就活跃了。随后由美女服务员当堂捞起,边捞边唱:一捞年年有余,二捞风生水起,三捞黄金满地……捞得越高,来年越是红红火火。
接下来有几道相当出彩的下酒菜,比如瓦煲生焗鱼嘴、功夫生炒龙趸鱼片、乌酱豉汁蒸花鳗头尾、啫啫脆鳝片、酥炸云吞配煎虾饼等,生脆爽滑,一菜一格,顺德厨师火功了得,出品自然靠谱。
终于等到主角上场,便是“过年必吃”的大盆菜,一只大砂锅,面上铺排了鲍鱼、海参、花胶、蹄筋、鱼唇、条虾、瑶柱、蚝干、鹅掌、排骨、花菇、腐竹……看成色,闻香气,尝滋味,食材新鲜,诚不我欺。七八朵西兰花像行道树那样点缀一下,熬了七八个小时的浓汤徐徐浇在砂锅里,一股热融融的腴香喷薄而出。浅浅地喝一小口汤,上海话叫做“搭搭味道”,味道对头,两眼顿时闪过一道电光,那就不客气啦,再搛一只鲍鱼,一条海参,一支花胶,一根蹄筋,细瓷扣碗已经潽出来了。也不怕在座的美眉们看笑话,马上狼吞虎咽,头也不抬,香、鲜、糯、软、韧、滑、爽、烫等难以一一表述的丰富口感,自然过渡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因为这种层层叠叠的画风,大盆菜也有了“盆满钵满”的口彩。在粤北粤南的大城小镇,每逢时令佳节或嫁娶生子的喜庆日子,若是少了它,气氛就无法想象。祠堂前,池塘边,村路上,古树下,家里的八仙桌和长条凳统统搬出来,几十桌筵席一溜排开,就靠大盆菜一锅定乾坤,无论何种食材,按人头分配,长幼有序,一个也不能少。吃了大盆菜,亲戚朋友、四邻八乡的感情也就更进了一层。
大盆菜后来就成为广东客家人的经典菜式之一,是客家人祭祖时的重要“道具”。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里,各方亲戚朋友,甚至海外亲友,都要千里迢迢地回到家乡,在祠堂里拜过天地和祖宗,然后大吃一顿。团圆饭的重中之重,就是一锅乡土气满满的大盆菜。
食在广州,味出凤城。凤城是顺德的美称,数万名顺德厨师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身怀绝技,行走天下,为中华美食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当然,食材优良,出品稳定,价格适中,服务体贴,才是硬道理。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