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信在输电线路杆塔上进行更换绝缘子作业。受访者供图
身穿厚重的防护服,在高压铁塔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身边是几十万伏的高压电;脱下工服,又一头扎进工作室,带着团队挑灯夜战,攻克技术障碍……这些都是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四级职员兼带电班副班长陈国信最常见的工作写照。
从一名普通电力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高压带电领域的“创新达人”,陈国信的故事不可谓不励志。近日,晨报记者走访陈国信,从他的话语和行动中,了解他的“创新密码”。
【资料图】
登180多米高塔做示范
1992年,陈国信从技校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厦门供电局上班。经过三十余载的耕耘,陈国信先后荣获省部级技术成果奖18项,拥有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他还攻克不少技术难关,开创性地解决了线路带电作业中许多关键难题。
曾几何时,厦门地区超过90%的110千伏铁塔都是双回路架设的,这种架设方式走廊窄、塔基占地面积小、安全距离小,如果进行高压线路检修,就必须停电。因此,110千伏多回同塔线路检修一直是国内带电作业的难题。“当时真的是想破头了!睡觉都是半梦半醒的,人躺在床上,但脑海里好像已经在作业现场。”2007年,作为110千伏双回同塔线路带电作业课题的项目负责人,陈国信通过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一遍遍的模拟操作,利用棍子撑开导线扩大操作距离的方法,最终使110千伏双回同塔线路铁塔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增加了60厘米,实现了在不断电的情况下进行线路检修。
研发出新工具后,陈国信往往需要带头做示范。在180多米高跨海高塔带电提升导线的技术攻关项目中,他发明的“输电线路用120kN工作荷载省力丝杠”专利,使工具提重能力从5吨骤升至12吨,且变成仅一人单手操作即可,极大地方便了作业。“悬空挂在一百多米高空中时,脚心发痒,三分钟格外漫长。”陈国信笑道,在空中做示范时,他也是会害怕的,但如果不去做,那就无法完成创新了。
“每件工具的创新都要花费很多心血,但攻克难题后真的很有成就感。”陈国信相继研究完成了耐张塔横担地电位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扩展方法、悬垂式绝缘子串带电更换装置和绝缘限位器等专利成果,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从抓娃娃机中获取灵感
“有时走路或者是碰到一些事情,突然想到可能对解决某个问题有用的办法,我就会开始琢磨。”与记者聊到工作上的创新研究时,陈国信兴奋起来了,从原先的“一问一答”,变得“滔滔不绝”。他说,自己喜欢观察、思考和研究,总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也总能在生活中获取灵感和创造力。
据介绍,等电位攀登软梯作业时,需要将滑车挂到导线上才能安装软梯,而这项挂滑车作业需要作业人员爬到铁塔上操作;由于人工手持操作距离长、单边受力大、绝缘操作杆工具质量等因素,常常出现“钓鱼杆式”操作而困难重重。陈国信从抓娃娃机上得到灵感,发明抓取工具和勾取工具,并将其与无人机结合,让无人机代替人工作业,提高了作业的安全系数。
陈国信的大脑中,还有着一个“创新智慧库”。“在现场发现问题无法解决,我就会把它们汇总起来。”陈国信说,一有灵感,他就会把这些问题逐个分析,提出最佳解决方案。迄今为止,他的“创新智慧库”已催生了6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把现场问题变为课题,把想法变为办法,把成果变为成效。”陈国信告诉记者,这便是他的“创新法宝”。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