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汶川滑蜥。 高宗元 摄
伍排勇 古翔宇 欧阳漆 四川在线记者 杜杰
4月1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由该单位李家堂研究员课题组依据采自阿坝州汶川县与理县的滑蜥属13号成体和1号幼体标本,基于比较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发现该种群与其它已报道的滑蜥属物种均有明显差异,应系一未描述新种,遂将其命名为“汶川滑蜥”。
据介绍,该新种模式产地为阿坝州汶川县,目前仅见于四川省汶川县与理县,以前部分产地的标本曾被误定为康定滑蜥。该新种的发现对横断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有重要作用,将我国的滑蜥属物种数增加至12个。
“汶川滑蜥系统地位独特,基于线粒体构建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强烈支持其构成一个单系群,为一独立进化的遗传支系且分化显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介绍,汶川滑蜥从形态上与康定滑蜥和山滑蜥较为相似,但是可以通过中段环体鳞、侧纵纹间背鳞行数、喉鳞和第四指指下鳞等特征与二者以及其他滑蜥属物种进行区分。
据了解,汶川滑蜥生活于海拔1900米至3100米处有腐叶的岩石地区,大多在白天活动,常见于岩壁或落叶表面。其食性和繁殖方式尚不清楚,但是在一只怀孕的雌性滑蜥标本体内发现了四个发育良好的后代,表明汶川滑蜥可能营卵胎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