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鳝
黄鳝俗称鳝鱼,没错,别看它长得有点像蛇,但其实它是一种鱼,属于合鳃鱼科黄鳝属。合鳃鱼科的鱼类鳃盖膜愈合,背鳍与臀鳍高度的退化,胸鳍和腹鳍也消失不见,再加上它们身体细长,所以看起来就像是一条水蛇。
该科下的鱼类均为穴居性的鱼类,黄鳝也不例外,它们非常的擅长挖洞,所以一旦稻田里出现了黄鳝,经常跑水是在所难免的。
(资料图片)
黄鳝洞不过,抛开这个因素,黄鳝对人还是有利的,毕竟作为一种没有小刺,肉质鲜嫩、数量较多的鱼类,它曾经在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的阶段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而且抓黄鳝也是许多小伙伴儿时的美好回忆,下黄鳝笼、钓黄鳝都是其乐无穷的娱乐项目。
除此之外,黄鳝属于肉食性的鱼类,它们主要以水中的甲壳类、蠕虫以及小型鱼类为食,其中一些蠕虫在稻田里属于害虫,所以它们也算是除虫小能手。
钓黄鳝黄鳝的生存能力很强,它们可以在低氧的水中很好的生存,这是因为它们的鳃部高度的退化,呼吸主要靠口腔内的皮肤褶皱,再加上黄鳝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在夏日的傍晚,它们有把头伸到水面上呼吸的行为,这就是“望月鳝”的由来。
不过,黄鳝虽然美味,但由于它体表无鳞、全身被湿滑的粘液包裹,所以黄鳝在死后,尤其是在天气炎热时,肉的腐烂速度是很快的,而且从外表还看不出来,但一旦吃了这样的黄鳝极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黄鳝的“变性”能力?大多数鱼类从孵化的那一刻开始性别就已经确定并且不会更改了,但是黄鳝却是个例外,所有的黄鳝从卵孵化出来后都是雌性,这个过程会持续到黄鳝长到体长24厘米,超过24厘米后,黄鳝就开始变性了,此时它们开始由雌性变为雄性。
当然,黄鳝的变性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一直到它们的体长长达40厘米以上时,所有符合长度的雌性黄鳝完全变为雄性,而在24-40厘米之间的黄鳝有雌、有雄,大部分是“雌雄兼具”的个体。
这个过程被称为“性逆转”,黄鳝的性逆转是因为它们体内原本就有两套性腺,只不过在孵化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雌性激素的分泌水平处于高位,所以雌性性腺会一直发育,而雄性性腺几乎没有变化。
但是,当性成熟排卵后,雌性激素水平下降,此时雄性激素水平逐渐地上升,此时的表现就是雌性性腺体逐渐的退化,雄性性腺逐渐的开始发育,当雄性性腺发育完全后,黄鳝就从“母变成公”的了,不过,黄鳝的性逆转只有一次,也就是说雄性是无法再次变回雌性的。
黄鳝的繁殖一般情况下,黄鳝在体长20厘米以上时就进入了性成熟,此时它们就要准备繁殖了,与其他的鱼类一样,黄鳝也是体外受精的,不过,黄鳝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首先,黄鳝的繁殖期集中在每年的6-8月份,此时一旦找到适合繁殖的个体很快就会确立关系,然后雌雄黄鳝就会在自己的洞穴附近寻找一个位置开始吐泡泡,用泡泡将水面上的一些杂物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巢,然后才将卵产在气泡之上,这一点与黑鱼的繁殖习性非常的相似。
这种繁殖习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自己的卵固定在一块,同时泡泡还能起到一定的隐蔽作用,有利于提高卵的成活率,研究表面在泡泡中的卵孵化率平均要在%以上。
其次,大多数鱼类产完卵后就离开了,但黄鳝不同,它们会有护卵习性,不过,护卵的并不是黄鳝夫妇,而是其中一个,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守护卵的黄鳝有%的为雄性,%的是兼性偏雄性,这与我们普遍的认知“母亲守护孩子”不同。
为了弄清楚黄鳝护卵的好处,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在卵孵化后(黄鳝依然有护仔行为),将成年黄鳝拿走,与没有拿走的进行对比发现,有黄鳝保护的仔鱼成活率高达64%,而没有黄鳝保护的仔鱼成活率只有14%。
因此,虽然6-8月的黄鳝是最肥美的,但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几个月份并不适合抓黄鳝,因为在此期间去过度的捕杀,不但会让黄鳝的繁殖量变小(恰好是繁殖期),还会因为亲鱼被人为的抓走,大大降低卵和仔鱼的孵化率和成活率,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这也是如今黄鳝比以前少了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写在最后在鱼类中,黄鳝是“最负责的”,这是因为它们不但会给自己的卵筑巢,还有守护卵和仔鱼的行为,这大大提高了它们后代的成活率,这正是因为这样,黄鳝才能成为我们最常见的鱼类之一。
不过,黄鳝因为农药的使用以及过度的捕捞,如今数量已经大不如从前,而且黄鳝的生长速度比较慢,在野生环境中,长到1斤至少需要5-6年的时间,所以,如今的大黄鳝也十分罕见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