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玉基(作者原创授权)
唐僧师徒在凤仙郡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福祉,他们也为此感到十分的欣慰,每个人的喜悦之情都难以言表——
(资料图)
唐僧在马上向行者道:“贤徒,这一场善果,真胜似比丘国搭救儿童,皆尔之功也。”沙僧道:“比丘国只救得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怎似这场大雨,滂沱浸润,活彀者万万千千性命!弟子也暗自称赞大师兄的法力通天,慈恩盖地也。”八戒笑道:“哥的恩也有,善也有,却只是外施仁义,内包祸心。但与老猪走,就要作践人。”行者道:“我在那里作践你?”八戒道:“也彀了!也彀了!常照顾我捆,照顾我吊,照顾我煮,照顾我蒸!今在凤仙郡施了恩惠与万万之人,就该住上半年,带挈我吃几顿自在饱饭,却只管催趱行路!”长老闻言,喝道:“这个呆子,怎么只思量掳嘴!快走路,再莫斗口!”八戒不敢言,掬掬嘴,挑着行囊,打着哈哈,师徒们奔上大路。
四众行彀多时,又见城垣影影,长老举鞭遥指叫:“悟空,你看那里又有一座城池,却不知是甚去处。”行者道:“你我俱未曾到,何以知之?且行至边前问人。”
笔者已经领教了许多来自小说《西游记》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因此在阅读《西游记》原著文本时,进展也是非常缓慢,要真正吃透十年时间不够用。直到今日对《西游记》的文学体裁也得到了自己的认知,笔者认为《西游记》是寓言体小说!何为寓言体小说?摘一段结论:
寓言体小说是指以寓言的形式写成的小说,它是一种通过假托的人物(动物、植物、无生物等)形象和带有劝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来阐明某种事理的小说文体。它既有寓言的特点,又有小说的艺术,其主题不限于寓言本身,而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物喻人、借具体喻抽象,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使精深的思想和隽永的哲理得以通俗、平易、畅达的表现。
因此觉得唐僧师徒之间的一次普通对话似乎也隐含着哲理:唐僧扬鞭遥指叫:“悟空,你看那里又有一座城池,却不知是甚去处。”行者道:“你我俱未曾到,何以知之?且行至边前问人。”回想笔者自己半生的经历,的确遇到过数不清的问题,也懂得圣人曾说过:“不耻下问!”真要落实到自己头上,屡屡问别人也会牵扯到一个面子问题;偶尔遇到的“冷面白眼”也会遭遇很长时间的自我疗伤过程。就文学中,唐僧的问话,孙悟空也好像表现出一种“不耐烦”!表现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则是:“你问我?我问谁呀!”……
紧接着,忽见树丛里走出一个老者,手持竹杖,身着轻衣,足踏一对棕鞋,腰束一条扁带,慌得唐僧滚鞍下马,上前道个问讯。那老者扶杖还礼道:“长老那方来的?”唐僧合掌道:“贫僧东土唐朝差往雷音拜佛求经者,今至宝方,遥望城垣,不知是甚去处,特问老施主指教。”那老者闻言,口称:“有道禅师,我这敝处,乃天竺国下郡,地名玉华县。县中城主,就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为玉华王。此王甚贤,专敬僧道,重爱黎民。老禅师若去相见,必有重敬。”
一段对话除了显现玉华县城主的贤达之外,《西游记》作者也在现场演示了人与人之间对话时,其礼节的重要性!即使是像唐僧对下属孙悟空也一样,骑在马上用鞭子遥指叫,得到的是孙悟空的“没好气”。但唐僧见了农民打扮的老者后“慌得滚鞍下马”,由于在礼节上有了好的表现,因而也得到了老农的赞许和对即将到达城郭的详情。
即将要到达的城郭名叫“玉华县”,乃天竺国下郡。天竺国指的是古印度,若在今天能查到古代印度的版图上有个玉华县?也不要相信!在文人的语言中,若出现“玉”字,八成是在褒奖或歌颂某个事物呢。比如“玉皇大帝”的“玉”,美女们的“玉手纤纤”等。“玉华县”的重点是“华”字,但并不是陕西的“华县”。这里的“玉华县”仅影射该城依然是在中华大地上。有诗为证,诗曰:锦城铁瓮万年坚,临水依山色色鲜。百货通湖船入市,千家沽酒店垂帘。楼台处处人烟广,巷陌朝朝客贾喧。不亚长安风景好,鸡鸣犬吠亦般般。三藏心中暗喜道:“人言西域诸番,更不曾到此。细观此景,与我大唐何异!所为极乐世界,诚此之谓也。”
师徒四人便到了玉华县,当殿官先入启知,那王子举目见那等丑恶,却也心中害怕。三藏合掌道:“千岁放心,顽徒虽是貌丑,却都心良。”八戒朝上唱个喏道:“贫僧问讯了。”王子愈觉心惊。三藏道:“顽徒都是山野中收来的,不会行礼,万望赦罪。”王子奈着惊恐,教典膳官请众僧官去暴纱亭吃斋,三藏谢了恩,辞王下殿,同至亭内,埋怨八戒道:“你这夯货,全不知一毫礼体!索性不开口,便也罢了,怎么那般粗鲁!一句话,足足冲倒泰山!”行者笑道:“还是我不唱喏的好,也省些力气。”沙僧道:“他唱喏又不等齐,预先就抒着个嘴吆喝。”八戒道:“活淘气!活淘气!师父前日教我,见人打个问讯儿是礼。今日打问讯,又说不好,教我怎的干么!”三藏道:“我教你见了人打个问讯,不曾教你见王子就此歪缠!常言道,物有几等物,人有几等人,如何不分个贵贱?”
很明显,《西游记》作者是要在边塞部落要讲究一下中华礼数的重要性!当众官见了三个徒弟,认定孙悟空是“猴精”、猪八戒是“猪魈”、沙和尚则是:“灶君”!在整部《西游记》中,也就在边塞玉华县众人见了沙和尚把他称作“灶君”!笔者在分析沙和尚原型时认定是成吉思汗,这在这一章回中将得到佐证什么是“灶君”?灶君也叫“灶爷”,相传元朝时为了防止百姓造反,将家家户户的刀具统统没收,每逢造饭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且这一把菜刀由蒙古官员保存。这位专管百姓菜刀的官员民间尊称为“灶君”。玉华县众官员一见到沙和尚就叫出“灶君”,且玉华县主的三个小王子个个武艺高强,但看看他们使的是什么兵器:“大的个拿一条齐眉棍,第二个轮一把九齿钯,第三个使一根乌油黑棒子,雄纠纠、气昂昂……。”
九齿钯是农具!千万别误认为天竺国很穷,三位小王子连个刀具都置办不起,《西游记》作者在提起词汇“灶君”的同时,不让三位小王子手拿像样的武器,这里除了影射玉华县属于西域少数民族地区除外,还要重点强调玉华县实际上是中央王朝的边区屯田之地。汉代赵充国在西部边塞开垦了大量农田,此后的每个朝代都会派官员戍边屯田。
在本章回中,戏中主角是三位英雄的兵器,尽管三样兵器都在发光,但唯独猪八戒的九齿钉钯最为耀眼!八戒从“腰间取出钯来,幌一幌,金光万道,丢了解数,有瑞气千条,把个王子唬得手软筋麻,不敢舞弄。”兵器被盗以后,孙悟空刺探到妖怪的住所,于是沙僧仗着胆,同八戒、行者进于洞内,到二层厂厅之上,只见正中间桌上,高高的供养着一柄九齿钉钯,真个是光彩映目,东山头靠着一条金箍棒,西山头靠着一条降妖杖。那怪王随后跟着道:“客人,那中间放光亮的就是钉钯。你看便看,只是出去,千万莫与人说。”
可见,三样兵器中的主角又是猪八戒的——九齿钉钯。妖怪盗去三样兵器后要进行庆祝,庆祝会的名称是以供在中间桌上的钉钯为主——“钉钯会”(风头盖过了孙悟空的金箍棒)。
早在论述猪八戒原型时,对九齿钉钯的原型也做过分析:该钉钯是猪八戒媳妇卵二姐的家当,是农具。其社会原型是郭子兴的干女儿马秀英用来修筑黄河堤坝的工具,也可以说是钉钯堪称是奠定大明王朝根基的重器(详见白莲教红巾军起义)!
本章回中,让猪八戒的钉钯盈盈发光,如果真有影射的对象,那也该是万历年间戍边军户们的、进行农垦的场面!有诗为证:扫荡群邪安社稷,皈依一体定边夷。九灵数合元阳理,四面精通道果之。授受心明遗万古,玉华永乐太平时。
一群妖怪都是狮子形象,狮子跟老虎一样在寓言故事中应该影射文武官员。其中最厉害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头狮子。
但说起九头,马上会想起另一个妖怪——九头虫!谁让西宁盆地的地形有九个头?九头狮子好像依然是指西宁盆地的地理造型。在本会中,九头狮子曾甩动它的八个头——那老妖把头摇一摇,左右八个头,一齐张开口,把行者、沙僧轻轻的又衔于洞内,教:“取绳索来!”那刁钻古怪、古怪刁钻与青脸儿是昨夜逃生而回者,即拿两条绳,把他二人着实捆了。
西宁盆地,其中出水口一条沟最长,顺着湟水河一直延申到甘肃腹地。也就是说除了这条沟的田地一直稳稳当当归属中原王朝之外,其余八条沟所属的田地往往被少数民族多个部落政权所瓜分,或为戍边的官员所霸占。
《西游记》寓言故事中,完全可以把地处青海地区零散的农垦土地最终归属中央的事件编写成“钉钯”的失而复得。
当然,分析文学作品也得拿出硬核依据,空谈不能服人。《西游记》中要影射的历史事件,多以数字进行暗示,本章回中也不例外。
几个小王子难以抬起钉钯等武器,书中明确标出了重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钉钯和降妖禅杖都重为五千零四十八斤!这些数字很精准,不像是跟“十万八千里”一样吹牛。
金箍棒的重量早先做过分析,数字1350是指元代白莲教起义的诞辰年。起点是公元一年,也是王莽扶植的小皇帝刘衎元年。有读者质疑明代文人是否知晓公元纪年法,笔者认为知晓!西方传教师利玛窦逝世在北京时,万历皇帝还健在。钉钯和降妖禅杖的重量也是对历史年代的明示,但要把这个数字拆分开来理解方有实际意义。5048=5000+48,代表的意义是5000代表中华5000年文明,48指明代最长的万历朝——万历(1573年——1620年七月),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西游记》作者也可能觉得这样暗示显得突兀了些,也有孤掌难鸣之嫌吧!很多时候孤证很难作为“根据”或“依据”。玉华县主和唐僧的对话中还有一组数字:大唐长安与天竺国有十万八千里路程;唐僧已经在路上走了十四年——“贫僧在路,已经过一十四遍寒暑矣。”王子笑道:“十四遍寒暑,即十四年了。想是途中有甚耽搁。”《西游记》最后章回:如来因打发唐僧去后,才散了传经之会。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在这里,钉钯的重量之数又变成了唐僧取经的天数,分明这里有玄机待挖掘!
关键词: